網(wǎng)絡上流傳過一種“汽車空調致癌”的說法,稱車內有一些材質會釋放出有毒物質“苯”,并產(chǎn)生毒素使人換上癌癥。所以,別看開車是一直坐著,但實際上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兒。
對于開車職業(yè)病最有發(fā)言權的莫過于職業(yè)司機、出租車司機以及長途車司機,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在駕駛座上度過,加上駕駛習慣不好,腰腿病就找上門來了。
一、開車坐姿不對
有些開車族喜歡將座椅盡可能向前或向后調,其實都不是正確的駕駛姿勢。座椅太靠前,四肢及腰部肌肉處于持續(xù)緊張狀態(tài),長時間處于這一姿勢容易造成四肢及腰背肌肉酸痛;而座椅太靠后,易引發(fā)椎間盤突出,而且腰背肌肉長期處于拉長狀態(tài),容易引發(fā)肌肉疲勞性損傷。
其實要掌握正確的駕駛坐姿并不難,座椅面應略微后傾,調整椅背,與椅面成100-110度夾角(簡單的方法是在垂直坐姿的情況下,椅背頭部靠枕調整至與枕骨2-3拳距離),而座椅的前后調節(jié)應與駕駛員的身高、體型相關,一般以雙上肢握方向盤,肘關節(jié)屈曲呈50-60度;雙下肢自然擱于踏板,膝關節(jié)自然屈曲呈60度左右為宜。臀部盡量靠后,在腰部可以墊2-3寸厚的腰墊,既保持腰椎前凸的正常生理弧度,又對腰部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二、開車空調溫度過低
過低的溫度使局部血管、肌肉處于收縮狀態(tài),局部血流量變少、流速減慢,各類炎性因子局部堆積于組織間,不易清除,導致滑膜炎、韌帶炎、筋膜炎等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產(chǎn)生疼痛癥狀,尤其在季節(jié)更替之際,腰痛癥狀更容易產(chǎn)生;同時低溫使皮膚毛孔收縮,汗液排除減少,也不利于體內有害物質的排出。
所以行車時切莫貪圖一時的涼快而將空調溫度調得過低,適當開窗通風或控制車內外溫度在5℃以內更有利于健康。如果已經(jīng)有腰痛癥狀,可以進行腰部熱敷理療,同時開車時可以佩戴腰圍,對腰椎支撐保護,又有局部保暖功效。
三、頻繁急剎車
行車過程中急剎車時,慣性及前沖力會使司機身體向前急沖,此時頸腰椎也會隨之向前猛地屈曲,之后又彈回原位,長此以往便容易形成“搖擺傷”,此時穩(wěn)定腰椎的穩(wěn)定結構發(fā)揮了限制腰椎間相對移動作用,但如果反復頻繁的急剎車,穩(wěn)定結構也終究會疲勞損傷,致使腰肌勞損、筋膜炎,甚至腰椎間盤突出及腰椎滑脫。
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開車習慣,平穩(wěn)駕駛既能提高行車安全,又能有效減少腰部的負荷。當然,鑒于一般私家車相對狹小的內部空間,以及行車時身體、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建議連續(xù)行駛最好不要超過兩小時,應每隔一小時休息10分鐘。
四、汽車病及形成原因
1、由于車內長時間封閉,導致空氣不流通,有害氣體不能及時排出,即使苯的含量沒有達到致癌的標準,但是會增加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
2、長期駕車的人由于久坐不動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導致肛門出現(xiàn)淤血,并且由于不能及時的排便,容易造成便秘。
3、汽車啟動時,駕駛者隨車處于震動狀態(tài),此時的椎間盤內所承受的壓力比較高,并且彎腰坐又比挺直身子坐著所承受的壓力大,這樣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腰間盤突出。
4、由于駕駛者的手臂長時間懸空開車,汽車和方向盤的震動會對人體的手臂和手指產(chǎn)生影響,導致手腕周圍的神經(jīng)受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手掌麻木、腕關節(jié)疼痛等現(xiàn)象。
五、如何防治“汽車病”
1、防止長時間駕車,連續(xù)開車兩小時左右時停下來休息一下,下車伸伸腰,做些擴展性的運動。
2、在停止駕駛的時候多轉動手腕,多握拳、揉手指,緩解手部疲勞。
3、車內使用空調時,不要只用內循環(huán),偶爾轉換一下外循環(huán),并且要對車內空調進行適當保養(yǎng),定期的更換添加劑。
4、可以在車內擺放小植物,新買的內飾或用品要現(xiàn)在外面放置或者清洗后再放到車內。此外還可以在車內裝一些負離子釋放器來維護車內空氣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