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很少有人會想到買一輛皮卡來做自己的坐騎,皮卡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小眾的車型被邊緣化。但是很多在美國生活過的人都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美國,皮卡大行其道,個性的車身,光亮的外漆,在城市最繁華的街道上呼嘯而過。好萊塢的明星們會衣冠楚楚地從一輛皮卡中鉆出來,優(yōu)雅地走上紅地毯,去參加一部電影的首映式。
首先,讓我們先認識一下這款車型。皮卡,英文Pickup,又可譯為轎卡,顧名思義,是轎車也是卡車,也就是說它同時具備轎車的車頭、內(nèi)飾和卡車的敞開式貨車車廂。因此皮卡車的特點是既有轎車版的豪華內(nèi)飾和舒適性,又有卡車可以載貨的能力,還可以當越野車來開,可以說是一輛非常實用的車型。而最常見的皮卡車型是雙排座皮卡,這種車型是目前市場上保有量最大,人們見的最多的一種了。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么皮卡在美國如此盛行呢。
美國人為什么喜歡皮卡?皮卡在美國興起是在20試駕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個時期人們崇尚個性和自由,于是,皮卡憑借個性的外觀和超強的越野能力成了他們不二的選擇。皮卡迎合了美國人那種粗礦不羈、喜愛戶外生活的性格。夸張的涂裝,換上大號的越野輪胎,年輕人開著皮卡,聽著搖滾音樂結伴出游的畫面常常令人向往。皮卡文化代表著活力與休閑。皮卡在美國流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國,政府對皮卡的行駛從未有任何限制,他們認為皮卡和普通的轎車一樣,擁有同樣的道路使用權。
在國外,皮卡已經(jīng)成為一種汽車文化的象征。皮卡結實耐用、功能多樣化等特性,使得它被很多使用者視為郊游、野炊時不可或缺的家庭“第四成員”。在汽車消費最為成熟的美國,2012年全美十大暢銷車型中占據(jù)前三位的均為皮卡車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皮卡車型在成熟市場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那么皮卡在中國為什么備受冷落?中國為什么沒有皮卡文化?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皮卡文化在美國興起,與他們的西部情結和農(nóng)場文化有很大關系。美國西部地廣人稀,皮卡在美國版的“西部大開發(fā)”中,一直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西部一些州,農(nóng)場主開皮卡就好比當年牛仔騎馬,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兒。2007年,德國女總理默克爾訪美時,受邀到小布什老家作客,布什就用一輛福特皮卡把默克爾接進了自家的克勞福德農(nóng)場。皮卡代表了張揚、自由與個性,涵蓋了美國英雄主義的西部文化。
然而在中國,皮卡更多是一種邊緣化產(chǎn)品。市面上的皮卡主要是80、90年代的老產(chǎn)品,只能稱為工具車,不能給人帶來令人滿意的駕乘舒適性。人們說起皮卡,多多少少會想到農(nóng)用車、貨車之類,難以產(chǎn)生感情的連結,就更加談不上文化。但是,隨著國內(nèi)一部分廠商推出更先進更時尚的皮卡產(chǎn)品,人們對這種小眾車型的成見正在改觀。以同級別中最早上市的獵豹CT5為例,粗獷的線條感、時尚酷炫的設計,開啟了美式高端精品皮卡的新領域,讓皮卡擺脫低端和老土的印象,逐漸成為了個性與力量的象征。
同時,國家中西部建設的政策也給皮卡帶來了新的契機。8月19日,***總理主持召開促進西部發(fā)展和扶貧工作座談會,提出西部大開發(fā)在區(qū)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總體格局中具有優(yōu)先位置,公路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更多地向西部傾斜。這意味著西部在未來將獲得更多的資源,隨著國家的投入加大,新城鎮(zhèn)化的潛力和購買力將會得到釋放。
就像皮卡在美國西部開發(fā)中風行一樣,中國中西部的新城鎮(zhèn)化,毫無疑問也是中國皮卡的舞臺。西部寬廣崎嶇的道路上,無論是從城市向鄉(xiāng)村輸送種子化肥、冰箱彩電等先進生產(chǎn)生活物資,還是從鄉(xiāng)村往城市拉木材、蔬菜等勤勞致富的作物,或是在鎮(zhèn)上做點商品流通的小生意,都需要皮卡這樣空間大又實用耐用的車。而以獵豹CT5為代表的全新一代美式全尺寸皮卡,在新城鎮(zhèn)化建設和中西部崛起的時代浪潮中,正好滿足了城鄉(xiāng)建設和個人發(fā)展當中對專業(yè)全能車輛的需求。
當然,在全球汽車市場的作用下,想要發(fā)展則必須迎合市場,所以我們看到了更多更精密、更精致且充滿電子設備和復雜機械結構的美國車。但無論如何,這些美國汽車廠商本土化的車型卻代表著這片土地生活的人的價值觀,駕駛著這些本土汽車在這片土地,你仿佛感受到了這不同的文化,而正是這些不同的價值觀或者說需求,才有著不同地區(qū)那迥然不同的景致和風情。